眼看着春节一天一天的临近,同事小兰,一个印象中总是温润如水的南方姑娘,愁容满面的找到了我。
老师,我中午又跟老公吵起来了,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我只是想回家,有那么难吗?
原来趁午休时分,她打电话给老公合计回谁家的事情,没想到小两口的对话却升级为争吵。
当初说好了两边轮着过年。去年在你家过的年,今年为什么不能去我家?
怕村里人笑话?不合风俗?你先前怎么不怕?再说,日子又不是过给别人看的!
……
几个回合下来,小兰的声音里已经带了哭腔:
去年我爸妈两个人在家过年,面前一碗饭,越吃越稀!正月初二,别人家都喜气洋洋盼着女儿女婿回家,我爸妈体谅我们路费贵、假期短、车票难买,压根不敢提起来。
我爸让我妈把大门关上,跑到我房间里闷闷地一坐就是半天!
我听了心里头也涌起一丝难过,这番情景,让我想起曾经在火车上目睹的一幕。
有一年春节回家,和我同一个软卧厢位的是一家三口,小男孩约莫五六岁左右。
几句寒暄后,我得知:这是小两口自打结婚后第一次回岳父母家过年。
起初两三年是碍于有违风俗,公婆死活不同意,后来是怀孕、孩子太小……蹉跎间,这个远嫁的女儿,整整8年没有在过年期间回过娘家。
一路上,她和儿子玩耍时说的每一句话,几乎都带着“等到了外公外婆家……”这样的开场白,那份雀跃期盼之情,令我深深动容。
做丈夫的则一路玩着手机,显然对这趟旅程不甚期待。夜深了,正在朦胧之际,我看到妻子踮着脚,朝睡在上铺的丈夫低低哀求:
“厂里初八开班,咱们买初七的票回,初八早上五点来钟就能到,耽误不了上班的。”
“那大人小孩不得累死啊!初六回!有什么好多待的?”丈夫没好气地回答。”
“我这么多年没回娘家过年了,我妈现在身体也不好……”妻子还在努力争取。
“当初娶个远的就是麻烦,初六必须回!能和你折腾一趟就不错了。”
丈夫翻身向里,不再理会妻子。妻子失望地呆立了一会儿,她枯坐在下铺,心事重重的样子,令人不忍细看。
火车把浓黑的夜切割成一段一段,丈夫的话也一定令她的心明明暗暗。
看过一句话:多少远嫁的姑娘,在嫁人之前,以为回家只是一张车票的事情。
可婚后才发现,车票易得,难的是身不由己。每个远嫁的女儿,只为一次归乡,就要成长为不屈的斗士。
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求助话题。有女网友说自己是单亲家庭的独生女,被母亲一手养大,去外省读了大学。
大学毕业后,她留在城市结了婚,丈夫对她一直很好。快过年了,母亲身体也不好,她想回家陪妈妈过年。可这个想法,遭到丈夫和婆婆一致反对。
丈夫认为,大年三十哪有不在婆家过年的道理,婆婆虽然嘴上没说话,脸色却很难看。
一头是含辛茹苦抚养她长大的妈妈,身体不好,孤独一人,多么需要一个喜庆团圆饭的慰藉;另一头是她爱的丈夫,待她很好,有些传统观念,希望她顾全体面,留在婆家过年。
她苦恼极了。
或许你会说,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,不行吗?前段时间,“江浙一带流行两头婚”上了热搜。
所谓“两头婚”,就是婚姻实行AA制,结婚时,男方不用给彩礼,女方不用办嫁妆,房车等由双方共同出钱购买,办婚礼时,男女双方都办喜宴待客,结婚后男女双方两边居住。
“两头婚”最主要的特点是,婚后生两个孩子,一个随男方姓,一个随女方姓,双方父母由双方共同赡养。
于是,有网友说,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实际上在过年回家也是“两头婚”,即“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”,过年就权当“婚姻里的假期”。
其实,早些时候,papi酱在节目《拜托了冰箱》中就表示,自己和老胡结婚5年,他们双方父母都没有见过面,当初结婚的时候既没办酒席,也没有去度蜜月。
日常的婆媳问题是压根没有的事,更别提过年因为到底去谁家的问题爆发“世界大战”。
我自己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,对你的父母来说,他们的儿子是最重要的,对我的父母来说,他们的女儿是最重要的,我们先去陪各自的父母比较好。
婚姻是为了我们过得更好,而不是彼此的束缚。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,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papi酱,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后。
曾有一个来访者说:
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,没结婚前也约法三章,家里开销AA制,不花老人的钱,过年也是轮流来,或者各自回家,但是实际上真的操作不了,本来是想打破传统的,可没想到,带来的烦恼反而更多了。
因为原本两个人在一块生活,开支混在一起,根本就算不清楚,过年更别提了,一开始无论去谁家,另一个人虽然身体跟着去了,心却没跟来。
想各回各家,可我们又有了孩子,两家老人都想见孩子,孩子又不想让父母分开,现在眼看又要过年,我和老公真的是一个头两个大。
但我们长大了,父母变老了,谁不希望在万家团圆的春节,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度过呢?
婚姻是为了相互取暖、彼此依靠,而不是一个人独自面对寒冬。
作为丈夫,学着照顾妻子的感情,放下过年必须在婆家的执念,体谅一个远嫁女儿的愧疚和思念,成全一个孤独病弱的妈妈团圆的愿望,何尝不是一个男人宽广的胸襟和温柔的爱意。
婚姻里,与爱情一样重要的,是恩情。两个人相携岁月,不只需要三观与态度,更需要柔情与温度。
好的婚姻,是以爱情为基础,一起栉风沐雨,从爱情里生出温柔和慈悲。
婚姻的意义,不是剥夺彼此的血缘亲情,而是遇到矛盾和问题时,从爱与体谅出发,互相理解、共同分担、相互妥协,寻求一个有温度的解决方法。
那应该怎么去做呢?
1、婆家娘家轮流过
适合:婆家娘家相距过远的家庭。
前同事凌琳,是个典型的北方妹子,性格看起来很大咧,但心细如水。对她来说,内心的牵挂,除了孩子就是远在北方尚未退休的二老。
在结婚的时候,她就已经跟老公约定好,结婚后过年要两边轮流过。今年本来是轮到了回娘家过年,但前几个月,她刚生完孩子。她老公劝她今年别回去了,明年再补上。
但她还是克服了困难,把孩子一起带回娘家。
她感慨道这次的坚持做得很对,这是儿子第一次回外婆家,父母见到外孙后,就一直欢喜得不得了,每天都带着孩子不亦乐乎。
在父母笑成了弯月形的眼中,她仿佛看到了他们年轻时初为父母的样子,想必这次回来,也让父母重温了不少记忆中带小宝宝的感觉。
再难,也要坚持回娘家过年,因为家中父母,永远是自己的牵挂。
2、年初二回娘家
适合:距离较近,走动方便的家庭。
年初二回娘家似乎是中国最普遍的习俗之一,无论南北都通用。
好闺蜜阿果就是一个非常守习俗的人。每年年初二,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极度严寒,都会坚持携夫带子开车回娘家,每次都会住上好几天才回来。
她曾经说过,不管生活有多累,只要回去从小长大的地方,就会卸下疲惫,暂时从成人的角色中抽离出来,此刻只想做父母的孩子。
对了,关于年初二回娘家这个习俗,其实还有一个小典故。在旧社会时期,女儿出嫁后,都必须在婆家操持家务、伺候公婆,如果是一大家人住在一起,还得处理各种妯娌、姑嫂关系等。
虽然不用像男人一样在外打拼,但里里外外的家务琐事以及人情关系处理,让已嫁人的女人每天过得也非常劳累。
所以娘家会赶在年初二这个时间将女儿接回来住几天,名义上为探亲,其实是让女儿好好休息。
想来这个缘由也十分贴切呢,无论自己多大年纪,无论是否已为人母,在回到娘家的那一刻,依然会变成父母眼中的小孩,开始享受来自父母的全方位照顾。
之所以要回娘家,是因为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孩子,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。
3、将双方父母聚在一起过年
适合:喜欢人多热闹,长辈不执着于留守家中过年的家庭。
将一方的父母,接到另一方的家里,又或者双方父母一起来自己的家里过年,也是一种皆大欢喜的过年方法。
但是它的前提很多:首先得双方的父母不介意这种形式,其次双方能尊重和包容对方的生活习惯和过年习俗。看上去画面很美,不过执行起来似乎有一点难度。
好友Vicky曾经有一年,就选择了将双方的父母接到自己家过年。过完年以后,她直呼太累了:每天要求安排双方的节目、饮食,还得细心考虑两边的习惯差异,尽量避免产生矛盾。
不过她坦诚地说,那个新年她虽然过得比较累,但却非常幸福,因为每次坐在一起吃饭时,那种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热闹氛围,让她非常享受。
4、家庭旅游/亲子游
适合:长辈也爱好旅游的家庭。
还有一种相对轻松的过年办法,就是带上父母去旅行。备好预算,预定好来回机票/车票,订好酒店就差不多了。行程上反而不需要过于精密安排。
每天睡醒起床吃饭后,一大家人随便溜达,在旅途路上走走停停,这种感觉已经很美好了。
带上父母孩子去旅行,可以将他们从平日里的家务琐事、过年仪式准备、亲戚往来应酬中解脱出来,让路上美好的风景减轻大家累积的疲惫感。
其实丈夫对妻子应有的珍惜,怎么来形容呢?大概就像哈里之于梅根。哈里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:
梅根真的很了不起,她在努力地适应和调整,而且她做得很好。我希望做到的,就是尽量让她快乐。
也像沈复之于芸娘。纵然礼法宗教在前,芸娘性阔达,乐山水,沈三白便携她乔装游虎丘、赏秋月、隐居山水田园间。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关爱,这个世界少的是会飞的爱—珍惜和懂得。
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真正珍惜,有时候,一定是带着捍卫和守护的意味。
在哈里的“珍惜和懂得”面前,从来赤手空拳强硬面对这个世界的梅根,眼里有了温柔和仰望。
芸娘对沈复,更是安康共享,贫困相守,真正成全了“一生一世一双人”的最美童话。
她择一城以终老,无非是想和一人到白首,莫辜负莫相忘,她为爱远嫁的勇气和决心。
好好待她,就让她做那个“左手一只鸡,右手一只鸭,快快乐乐回娘家”,眉目间满是喜乐平和的小妇人。
让她进有天地可挥洒,退有故土可投奔。有这样的爱和珍惜,她才敢把那原本陌生的街道巷陌,一日日熏染出寻常人间烟火的暖;把那异乡,慢慢住成故乡。
祝福天下所有嫁为人妻的女儿们:归,故土无恙,父母安宁,是为“归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