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而为人,我很抱歉
这句话最终成为了松子的墓志铭,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幕是以臃肿、邋遢、恶臭的姿态倒在鲜花丛中。
该电影在2006年在日本上映,改编自同名小说,讲述了松子坎坷的一生。
正如影名一样,松子的一生都在被嫌弃,与之同时她又是如此的明媚、善良、美好,却始终以卑微的姿态无度地耗费于愛人,最后却无不狼狈收场。
于是她除了凝视荒川,足不出戶,就像在泉源处深深地立了窄井,只是这一切又是谁的错呢?
“为什么?”松子一生都在问这个问题。
为什么我那么赤诚地爱着所爱的人,可结果还是得不到爱?为什么我总被爱人和命运嫌弃,为什么我那么用力地活着,最终只落得“生而为人,我很抱歉”的下场?
由于松子的妹妹体弱多病,父亲将百分之八十的爱给了妹妹。而松子就成了被冷落忽略的那一个。敏感的松子极度渴望被爱,有一次,无意中做了个鬼脸换来父亲一笑。
从此以后,无论是拍照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,她都会条件反射般做鬼脸。
可笑的鬼脸之下,不仅埋藏着松子对父爱的卑微渴望,更成为了她日后用来对抗外界的盔甲。这无疑构成了了她一生为取悦他人,无底线讨好他人的底色。
毕业后,她做了父亲希望她做的教师,却因好心包庇犯偷窃罪的学生,蒙上不白之冤,被学校辞退。
之后,她与立志成为畅销书作家的男友同居,小说男朋友对她拳打脚踢,想睡就睡,活脱脱一个疯子,可就是这个疯子一般的男人,在松子面前被一列火车“砰”的一声撞得四分五裂。
她的“世界”崩塌了。随后,她的人生总是在和男人的周旋中开始,又是在和男人的抛弃中结束。每次她身边有男人的时候,画面总是那么梦幻、甜蜜,在松子的世界里,爱情是那么的美好。可惜,恋爱脑的她总是一次次被抛弃。
颠沛流离,循环往复。
又是一个男人,她在他的刺激中举刀刺向了对方。她纵身一跃,可就是跳下去的那一刻,她后悔了。她说,“无论怎么样,还是觉得活着最好。”是呢,即便她被那些男人抛弃,即便她满身伤痕,即便她千疮百孔,她仍然选择了活下去。
唯一看懂松子爱的人是她的学生,他们后来成为情人。他形容她包容自己的好与坏,支持他,与他共生死,等待他,遥遥无期,不观察任何迹象,不必任何保证与承诺。
原谅自己的敌人,而且去爱。这就是松子对他做的。松子像神一样,他明白这点过后,却恐惧地逃离她:他背弃了他的神。尽管为了他,他的神甘愿活在地狱里。
正如松子幼时扮鬼脸,只为博父亲一乐,渴求父亲能多关注她几眼一样,长大后,她无底线地对遇到的所有男友好。
无底线地委曲求全,只希望他们迈进家门的时候,能吻自己一下,只求他们不要离开自己。
即使被拳打脚踢,松子依旧全身心地爱着他们。在被男友家暴的时候,她不断安慰自己:
地狱也好什么地方都好,我都跟着他。
这样也好,就算被打,也比孤独一人好。
她太害怕孤身一人了,只有在恋爱的状态中,她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。所以,她宁愿千百次被踢打,千百次被欺骗,也不愿离开男友。
人与人之间相处都是一样的:你越是迁就,他就越是得寸进尺,你越是原谅,他便越是肆无忌惮。松子的隐忍,她的逆来顺受,她丢掉了底线的善良,只能更加激发出这些男人内心深处的恶,只能让他们毫不怜惜她。
松子说:
她付出那么多,结果却事与愿违。于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她依然是孤独的。
人心复杂,不管是爱人,还是朋友,甚至亲人之间,一味毫无底线地对他人太好,没人会在乎,没人会珍惜。
甚至有时候“强塞”过去的好,只会变成束缚他人的牢笼,致使对方怨愤横生。
对别人好,要有底线,这才是人与人之间能更好相处的良方。
你为什么总是不自觉讨好别人?
放别人鸽子的时候,你会愧疚的谴责自己八百遍;
而别人放你鸽子时,你还会为对方找台阶下;
你宁愿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也要尽力照顾所有人的情绪。
蒋方舟曾在《奇葩说》上分享自己讨好型人格的经历:总是习惯性讨好,是因为不停的想要得到别人对你的认可。
你从小被教育“要做个懂事的孩子”,“不哭不闹,好好学习,大家才会爱你”。
渐渐的,在婚姻中,你习惯于优先满足对方,在你的世界里,永远以对方为中心。
总是无条件的满足他的要求,从不会拒绝;因为你害怕不被认可,害怕在婚姻关系中受伤。
你认为,只有得到了对方的认可,才能体现“自己的价值”。通过讨好和满足他的要求,来获得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,感觉自己就会被对方重视,很有成就感。
你以为,通过别人的认可,就能够消除自卑感,增加自信心,有价值感和存在感。
说实话,得到别人的认可的确很让人高兴。但是否真的需要被人认可呢?那未必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,公司的垃圾桶满了,你主动去倒掉,但是周围的人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一点,或者即使注意到了,也没人说一句感谢或表扬的话。那么,你以后还会继续做吗?
很多人的回答是,也许以后不会继续做了吧。对认可的欲望和要求,其危险的地方就在这里。
你究竟是为了追求认可而做,还是自己想做?得不到认可就非常痛苦,得不到认可就没有自信,这样是不正确的。
的确,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。如果可以的话,我们都不想当讨人嫌的人。但是,请你不要忘记,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,也会伤害别人。
直到看到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,我才发现,我们之所以讨好别人,其实是因为太害怕被人讨厌。
心理学界有句名言:
人类诸多痛苦的根源,就在于对一段关系寄望过深。
寄望于一段感情,以为有了爱就可以摆脱孤独,越是这样,所受的心理伤害就越深,回血能力就越差。
好丈夫为了讨老婆欢心,宁愿做一些违背意愿的事。
丈夫害怕拒绝老婆,那样会显得自己不绅士,觉得自己生下来就应该让着女人,谁叫自己是个男人?
有的甚至自我安慰,富养妻子,付出越多,妻子越不容易离开自己,因为这辈子没有人再比我对她更好了。
可是你知道吗?一旦你的付出超过了安全阈值,就会让人当做理所当然,甚至会被轻视、背叛你的付出。
每次你的付出不被领情,想必你的内心也会失落、失望,进而否认自己,认为自己是个糟糕的男人。
于是,讨好——被伤害——渴望爱——继续讨好——再次被伤害,不停地循环,久而久之,患上抑郁。
你之所以如此受伤,是因为你自己给了她伤害你的权利。你以为付出越多,就能回报越多。
感情是一场心理博弈,不是谁付出越多,得到的就越多。心理学上说,世上讨好型人格,本质原因是低自尊。
它让我们在内心深处对“自己的品质、价值”抱有不自信的想法,认为自己不够好、配不上美好的人和事。
认为只要不断地讨好,在别人心中形成老好人的形象,别人就不会伤害自己。
认为只要不顾一切地付出你的好,你就能感动对方,获得多一点爱和回报。
这样的人实诚,却并不可怜。
有人和你意见不同,你很容易妥协;
不敢拒绝别人,别人占了便宜不敢撕破脸;
遇到阻碍时,会大包大揽觉得都是自己的错;
……
你这样卑微,很容易让伴侣轻视你。
这并不是你本身不够优秀,你只是太在意别人的目光,太渴望得到肯定。从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,忽视了自身的闪光点,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。
你习惯了讨好,你想改变,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,这也不是你的问题,而是思维模式出了问题。
你只需要摆脱讨好型关系模式,克服内心“我不行”、“我不配”、“我害怕惹她生气”、“害怕麻烦” 这类负面的思维模式。
重新建立一套积极的思维,并通过专业的训练,从源头上打破不自信的信念,活成一个发自内心自信的人,这样,你才不会去讨好任何人。
相反,因为你的自信,别人更愿意主动靠近你、欣赏你。 你/你的伴侣是讨好型人格吗?
你是否知道,讨好型人格给的爱也很伤人?如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:
好人的爱也会伤人,如果他们的“好”是因为缺乏爱或者爱上幻觉。
其实,生命本就是场单枪匹马的游戏,没有人能陪我们走到最后。
曾经两小无猜的好友,长大后天各一方;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,到最后消失在茫茫人海;即便是父母,也会渐行渐远,成为生命里遥远的那个黑点。
不惧孤独,在孤独中蜕变成长,才能接近更深层次的精神自由。
所以我希望你明白,其实你真的不必讨好任何人。
无论是什么关系,不负此生都很难,所以你没必要总想着做一个让所有人都喜欢的人。
我们终其一生,不过就是在寻找真实的自己,所以你只需要努力,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,过自己喜欢的生活,和自己喜欢的人相处就好了。
一辈子的时间很短,愿你不卑微,不讨好,不委屈,不将就。
附文(小测试):
你属于“讨好型人格”吗?
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属于“讨好型人格”,可以通过下面这几个小的观点来测试一下自己:
1.假装同意他人的观点。
2. 感觉为他人的情绪状态负有责任。
3. 经常道歉。
4. 经常对自己的日程安排有很重的负担感。
5. 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。
6. 在别人对你感到生气时,你感到难以忍受,并往往会选择让步。
7. 会因担心让别人不舒服而选择随大流,甚至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故意丑化自己。
8. 总是需要获得他人或周围环境的赞美,以此来确定自我价值。
9. 一般情况下,在发生事情时,你总是尽力的避免冲突出现。
10. 难以承认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,习惯性隐藏情绪,尤其是负面情绪。
你可以根据这个小测试,大致的判断一下自己是否属于“讨好型人格”,以及“讨好型人格”的程度。
对照这些测试维度,我们可以发现,“讨好型人格”的核心:即是过度关注他人,而忽视自己的感受。